国企应该如何增强核心功能

2023-09-18 15:51:48 178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拉开帷幕。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张国清副总理强调,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有企业要想在新一轮改革中找准发力点,增强主动性,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清楚国企核心功能是什么,当前为什么要强调增强核心功能,在改革中如何落实核心功能。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供国企研究者和管理者探讨和实践。


一、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是什么

 

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很多,如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定就业,主导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生产安全等,但哪些是核心功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定。


一是历史维度。从国有企业发展历史来看,一直没有变化的功能就是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国有资本占比从改革开放前的99%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国有企业从社会职能(如厂办学校、厂办医院等)中退出,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但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一直是国有资本布局的重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是保障国计民生、保障国民经济命脉、保障国家安全等。


二是比较维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企业主体区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果民营企业不愿干而国有企业又必须干的任务,这也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如果从事的行业是亏损的,或者虽然可能赢利但风险又特别大,一般来说,企业是不会干的。所以在经济社会中,公共产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原始引领创新等,它们可能需要雄厚资本,可能风险较大投资期长,甚至可能项目会亏损,民营企业不会介入,但国有企业责无旁贷,必须提供。因此,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建设、抗险救灾等,也是国有企业核心功能。


三是政策维度。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它的核心功能会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赋予。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发挥骨干和表率作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提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从这些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来看,国有企业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推进共同富裕等。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可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强化原始引领性创新;

4.主导国民经济命脉;

5.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等。


二、为什么要强调增强核心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为我国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历史功勋。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始终发挥着牵引性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当前为什么又要强调国企增强企业功能呢?


1.源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2022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82.6万亿元,利润总额达4.3万亿元。然而,在改革发展中,存在部分企业追求短平快收益,对核心功能有所忽视和偏离,突出表现在国有资本布局还需优化,关键方面支撑还需加强,利益保障还需提升,这需要改革深化提升来解决。如一些地区或企业进行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多从本地区或本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没有站在百年世界未有之变局、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总体来看,央企进入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偏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比偏低;省级国有企业层面,除能源、交通等功能类企业和少量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外,相当一部分处于商贸、冶金、化工、建筑等一般性竞争领域;市县国有企业除市政公用、城市开发类企业外,大都处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甚至主要扮演融资平台角色。部分国企对房贷利率和油价这些涉及人民共同利益的呼声不敏感和重视不够等。


2.源于未来发展任务的分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等。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顶梁柱,必须深刻领会这些未来发展的重大任务,切实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3.源于国际发展形势的研判。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俄乌双方深陷冲突之中,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深度卷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继续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主要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美国对我国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把我国1000多家企业列入制裁的“实体清单”。《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对国有企业有进行专门要求,如非商业援助、透明性原则、管辖权与管制公平等。然而,部分国企对这些国际发展形势缺乏正确判断,如石油、钢铁、冶金、煤炭、能源、粮食等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定价权还不够;部分行业“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瓶颈。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聚焦核心功能,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和国际贸易新规则,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安全。


三、围绕核心功能积极发力


国有企业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聚焦国计民生、共同富裕、科技创新、产业引领、战略安全等功能,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完善优化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铁公基”投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投资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高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和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另一方面,要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上,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推进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2.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国有企业助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要做共同富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国有企业在地域布局的时候,要增强社会责任,适度考虑经济利润的情况下,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国有企业还要做欠发达地区的“红娘”,积极为欠发达地区引资、引智。如某省属企业利用基金杠杆,为欠发达地区引进40亿的半导体材料大项目,现已投入近5亿元,有力地促进该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国企建立健全改善困难员工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对员工要体贴爱护,与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加大国有企业的反腐力度,重点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共同富裕中理应包含着公平正义,没有了公平正义就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而贪污腐败是对公平正义的严重践踏。


3.强化原始引领创新。国有企业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推进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予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确保中央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国有企业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突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实施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服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加大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先进产业集群。


5.保障经济社会安全。把维护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强对重要能源资源的支撑托底作用。加强在关键领域和关键产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物资储备、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手段,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把握好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大趋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国家队作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经贸规则的制定,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培育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