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大报告看国资国企改革风向

2022-11-15 10:24:04 162

文章来源:新华社、聚焦国企、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国资智库

导 读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报告中国资国企重点内容做了解读与分析,小编为您分享,如何从二十大报告看国资国企改革风向?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内在关联的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从国内来看,新中国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已经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大国经济基础。从生产供给看,具有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逆全球化趋势,特别是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产生了巨大冲击,各国都会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进行供应链的调整。

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基础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中国既是世界供给中心又是需求或市场中心,我们可以利用内需开放国内市场,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出贡献。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稳产业链供应链、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措施。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中央层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稳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机制,稳和保产业链供应链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二是要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目标等共同决定的。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除了国有经济外,还有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外国资本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决心的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就是指市场在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润分配等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保护公平竞争;有利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动,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原创技术供给,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实施激励,出台了《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关于做好中央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通知》《中央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红激励工作指引》,国有科技型企业可以实施股权类的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以及分红类的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在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创新业务实施跟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四个革命”是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一个合作”是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相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解决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问题,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科技攻关,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中央企业负责同志肩负着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的使命,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深入领会构建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中国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探索到建立,从完善到成熟,不啻为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时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次肯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公式,激活了中国经济,激发起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了矛盾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经济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虽然仅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用三四十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花几百年时间所走的市场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没有变。这“几个没有变”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束缚市场主体活动、阻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矛盾和混乱的现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比较多。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方面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并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攻克了许多长期以来想攻克但没有攻克下来的顽瘴痼疾,正着力构建起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定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4个年头。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立场与态度,反映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这些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已经在中国扎牢根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的论述,对市场经济的纷争无疑是一次正本清源式的表态。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我们注意到二十大报告中,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有一句话“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显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和长期性、稳定性特点,在整个国家制度中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其他领域制度建设以及国家治理效能有着重要影响。而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配机制,经过20多年的运行和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形成了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劳动力投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起,正式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构筑起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为三大支柱的一整套经济制度体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涵盖了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这一全新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拓展和完善。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石、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之路,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显然,把市场经济体制“引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必将指导我们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定型,可以将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制度大厦四梁八柱的重要一根支柱。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将有利于使各方面体制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体制的相关环节能够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对各方面各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曾经经受来自“左”或右的思想倾向的影响和冲击。确定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获得的科学结论,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结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速下行压力以后,社会上再次出现了一些怀疑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质疑基本经济制度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苗头和倾向。实事求是说,一些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实践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民营经济得不到公平对待,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以致出现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民间投资持续下降,民营企业较大面积增长乏力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民营企业家座谈释放积极信号后,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再次宣示了坚定不移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必将推动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极大地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极大地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动能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的一次重大政策宣示。给人们再次吃了定心丸、放心丸。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与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方向与任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分别称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年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政府与计划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相信,已经进行的和深入进行的,还将继续下去的,包括: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 健全与完善资本市场。

我们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做出具体的部署与安排。

在我们进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回顾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感受党在改革路上前行的脚步。我们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从中共十五大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六大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十七大的“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从中看出党一直都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去努力寻找关于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及其框架在认识上逐渐趋向一致,并深刻体会到,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也最经济的形式。由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明确了新的科学定位,其意义不亚于90年代初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一锤定音的影响和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也是全社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共同选择和集中反映,凝聚了全社会的共识。这次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并且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具体措施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推动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的生动缩影和宝贵经验。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最新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显示了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动摇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释放更强烈的信号、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激发更强劲的活力。

迈上新征程,我们遵循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坚持守正创新,要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进行新的探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更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三年行动改革任务完成率超98% 国企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改革工作台账完成率均已超过98%。

随着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中央企业在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央企董事会应建尽建,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通过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清晰划分权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着力理顺母子公司管理关系,坚持授权、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在战略、产品、工程等18个领域,明确总部审批事项、授权分(子)公司事项两类清单,有效激发内部发展活力。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梳理、评估各企业党委决策和前置研究讨论“两个事项清单”质量,针对清单内容与实际结合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督促企业修订完善。同时,出台专职董事履职指引等制度,不断提升董事队伍履职能力。今年前7个月,中煤集团实现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15.4%。

三年行动中,中央企业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了一批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项目。

去年12月,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揭牌。“集团本身就是央企布局调整、结构优化、专业化整合的标志性成果,理应走在深化改革的前列。”中国物流集团董事长李洪凤说。

自成立以来,这家新央企全力做好深度融合的“后半篇文章”——制定集团发展战略,界定子企业功能定位,形成集团内部整合方案和实施路径;坚决推进低质量业务的退出、压缩和转型;加快组建中国物流研究院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打造一批物流科技骨干企业,切实提升企业技术牵引和产业带动能力……

改革的红利正不断释放: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国物流集团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国企改革,重在活力。着力提升国企活力、效率,就要扭住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

“我们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了对330户子企业的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现有124名职业经理人在49家子企业任职,已推行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户数占比达14.85%,位居央企前列。”国投集团改革办副主任咸亚丽用数据说话。

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发展环境。今年前三季度,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信息显示,聚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未来中央企业将着力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下一步要精耕细作、全力攻坚,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说。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
微信客服